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魏加宁:日本之所以能走出“大衰退”,靠的是不断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泪目!8死17伤!江苏一职校持刀伤人案,背后隐情令人心惊!
突发!宜兴一学校发生持刀伤人案件!致8死17伤!太恶劣了!
一小学门口突发!多名学生被撞伤!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德中建交五十周年Logo设计师---何见平
印象君
德国印象
2022-11-10
2022年德中两国迎来了建交50周年纪念。活跃于德中文化圈的设计师何见平受德国外交部委托,设计了中德建交50周年纪念Logo。他在接受专访时讲述了设计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对于文化交流的见解。
问题:是什么机缘使您接到了德国外交部的委托,来设计这次德中建交50周年的纪念Logo?
何见平:
我在柏林的工作室2005年成立,接受设计委托是我们的日常工作。除此之外,我们也在中国和德国之间举办过很多关于设计、艺术的展览和其它交流活动,我们在德国的埃森和柏林举办过主题为“Bilderschrift”(画报)的展览,来介绍中国的海报设计;同样我们也把德国的艺术设计内容推广到中国,在上海举办过德语优秀海报展览。这些日常平面设计工作之外的活动可能有点“不务正业”,但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与德国和中国文化交流有关联的项目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这次外交部的委托具体是通过德国驻北京大使馆新闻公关部门联系到我,向我解释了设计委托背后的一些信息,当我得知这个项目不是竞标而是直接邀请我来设计的时候,也挺意外的,而且我也对这个主题也很感兴趣,就欣然应允了。
问题:您大概花了多长时间去完成设计?
何见平:
整个设计过程非常顺利,前后大概有四个星期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并投入使用。
问题:您这次的设计其实是一个动态Logo,和传统的静态图片似乎有所不同。能否透露一下您的设计构想?
何见平:
当今的设计项目要求和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社交媒体普及的背景下,动态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需求。所以现在的所谓“平面设计”已经不再是“平面”的了,甚至连“面”都没有,也不需要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传统纸媒,有时候连印刷也不需要了。
这次德国大使馆就提出了一些细节的诉求,比如希望关注文化内涵上的交流,并通过这种交流来淡化政治的官方严肃色彩;同时明确表示不希望Logo里面出现国旗这样的元素,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设计项目体现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
这次设计的阿拉伯数字50,在中文和德语中都是一样的——两个文化之间不需要翻译的东西,就可以是沟通的基础。我在数字里面融合了一些图形构造,比如带有德国包豪斯文化(Bauhaus)风格的元素;同时,我用了大面积的浅灰色来衬托这个Logo,这体现了中国艺术里面常用的“留白”——当你把场地清空,让我站在正中间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了我的信息之重要性。为了满足减弱政治色彩的需求,我在色彩上特意选择了一眼看上去并不会立刻想到国旗,但是读完解说文字之后又能够跟国旗联系起来的一些颜色。
通常情况下,德国的委托方都非常尊重设计师的想法,所以这次他们也没有修改我的方案,只是在两个方案中选择了一个,就直接采纳了。
问题:近几年来一个是疫情影响,另一方面两国在政治层面的关系似乎也不如以前好,作为活跃在中国和德国文化圈的设计师,您是否感受到中德之间文化互动的热度也有所降低?
何见平: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思考什么是文化交流,它的本质是什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把在学校里学到的所有东西全部忘光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叫教育。我想这句话套用在文化和政治的关系上也是可以成立的。政治在失效之后沉淀剩余下来的东西,就是文化。所以你问我是否政治原因造成了文化交流降温,我觉得真正的文化交流,是政治不能抵挡的。
在实质上,所谓的文化隔阂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从外交层面看,德中建交50年了,看起来好像是挺久了,但可能在文化交流的历史上,50年是很短的一个时间概念。我觉得中国在20年以来的巨大变革中,产生了很多连中国人自己都无法解释和接受的新现象。对于不了解的东西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人之常情。我在德国见到的有一些对中国抱有很批评态度的人,其实根本没有去过中国,可能就是因为不了解。
我看到像是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都设有专门的亚洲艺术研究院,这些经年累月的研究和教育,才是真正对文化交流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工作。这种真正的文化交流,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思考和积累。很多东西虽然具有文化交流的外相,但是它的内涵还是需要沉淀的。信息不一定就是知识,互联网媒介上流通的信息增多,并不一定会促进了解。文化交流应该是知识的积累。
He Jianping
何见平,1973年出生于中国富阳,现居柏林。平面设计师和自由出版人,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的会员。曾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作品曾获华沙海报双年展金奖、德意志国家设计奖金奖、德国红点奖等多个奖项。
文章采编自DW网站内容
我知道你
在看
哟
往期印象精彩
*
德中建交五十周年回顾:50个年头 - 50个时刻
*
德国外交部长值2022年德国统一日的贺词
*
源自中国的“海绵城市”概念,在德国生根发芽
*
在德国,自来水请放心喝
*
德国年轻一代都是旱鸭子?
*
播种施肥乐我快乐,“都市农耕”好处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